你根本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
Post

你根本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

你根本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

认知的偏差

看过《三体》的朋友都知道,地球人最厉害的武器,就是不透明的思想。这是最世界最美好的东西,因为不透明的想法里有希望,有诉求,有未知的美好;但也是万恶之源,因为不透明的大脑里很多时候是模糊的,变化的,捉摸不透的。

需求,正是这样的存在。不管你是学过《梦的解析》,还是倒背如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,对人类的需求没人敢说自己真的理解了,包括对自己的需求。

需求的套路

假设我们是利益相关方,当我们听到一个需求时,很容易会被套路:

  1. 做需求的搬运工,传递需求
  2. 发挥自己的想象,给需求加上细节
  3. 这题我会,给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

卖梳子的故事

我们来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,老板给员工安排任务,去寺庙里卖梳子给和尚,完不成 KPI 的滚蛋。

这就是一个需求。

做需求的搬运工

张三拿到这个需求,立马打包出去前往寺庙,在寺庙门口支起摊子卖梳子,上班比鸡早,下班比狗晚,磨破了嘴皮子,不仅没卖出梳子,还被方丈赶下了山。

自己完善需求

李四拿到需求后,考虑了老板的需求,也考虑了和尚的需求,这两个用户的诉求是什么呢?怎么让和尚和尚买单?想清楚后,他对和尚说,你看山顶风那么大,烧香的人头发都被吹乱了,对佛祖是大不尊。用梳子给他们梳头是对佛祖的尊重,佛祖一定会更保佑寺庙和香客。

梳子卖出去了,不过寺庙没买几把,够用就行。

给出最好的方案

王五拿到需求后,对寺庙经营模式还做了分析,然后对和尚说,梳子可以作为捐香火的佛礼,由高僧开光,这样的梳子不仅仅是个物件,还是佛祖的庇佑。不过,香客需要捐更多香火才可以换取这样的保佑。

结果寺庙香火更旺了,香客也更感激庙宇。

故事复盘

张三就是头铁,分析什么需求,一个字,干。

李四对用户做了分析,给出了用户场景,尝试解释需求的合理性。

王五结合现实和自己老道的经验,打开了市场,给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。

可是,卖梳子给和尚,会不会是一个伪需求?为嘛要卖梳子给和尚。

需求没有真伪

每一个伪需求背后,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痛点。

通常我们质疑一个一个需求的真伪时,可能是因为:

  1. 用户没说明白(或者不想说明白,比如开头的漫画)
  2. 你没听明白
  3. 这不是一个需求,而是一个方案,并且方案不靠谱 (比如卖梳子给和尚)

多问为什么不会错

在软件开发工作里,我们得到的往往是 N 手需求,中间会经历很多人,比如:

  1. 用户原始的需求(感觉上)
  2. 用户认为的需求(脑子想)
  3. 用户表述的需求(嘴上说)
  4. 产品经理理解的需求(脑子里)
  5. 产品经理描写的需求(书面上)
  6. 设计人员理解的需求(脑子里)
  7. 设计人员设计的需求(原型图)
  8. 开发人员理解的需求(脑子里)
  9. 开发人员实现的需求(代码上)
  10. 测试人员理解的需求(脑子里)
  11. 测试人员验证的需求(基于测试案例)

需求从提出来就会被不同的人不停地加工,很多时候我们拿到的是各种人拼凑出来的“半成品解决方案”,怎么确保需求不变味?

搞明白“为什么做”,而不是“怎么做”。

如果上游不能回答为什么,宁愿停下来搞清楚,也不要贸然往前走,再往前,可能就是万丈深渊。他把需求给到你,他的任务完成了,比吃糖还甜。你拿到了一个不知道为嘛要做的需求,只知道要这样那样,服下的可能是砒霜。

用户是你大爷

是的,用户永远是大爷,他想要五彩斑斓的黑,也想要五光十色的白,但如果你真的给他做出来了,他会要吗?

需求分析是基于用户沟通、背景认知和人性理解后还原的过程。对需求理解的越透彻,才越有可能获得用户的认同,获得用户的买单。

终极需求

用户的终极需求是什么?如果我们对任何问题一直问为什么,最终会变成哲学问题。这个问题大概是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。

任何有生命的物种无非就两个终极需求,一活下来,二繁殖下去。其他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。

那是不是说,用户要加个输入框的时候,我们要告诉他这个输入框只是他的一个幻想,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生存繁殖问题。

这就是钻牛角尖了,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,但也要把握好尺度。

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?他没杀人,也没防火,而且还是个伟大的哲学家,给国家打过仗,给老百姓教过书,最后却是被群众投票投死的,就因为他嘴太欠。

苏格拉底用自己优秀的口才,说服了陪审团里的每个人(都是老百姓)自己无罪,还让每个人都思考自己的存在的意义,为什么要对他进行审判。

和面对灵魂拷问相比,很多人最后决定,还是让苏格拉底去死。

如何组织你的代码结构

2023年,再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