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ECon的零碎笔记
Post

QECon的零碎笔记

周末去参加 QECon 了,分享一些零零碎碎的笔记。

QECon 源自于 QCon(全球质量大会),QECon 可以被翻译为 Quality & Engineering Conference。但主办方解释其为连接质量和效率

关于测试

  1. 自动化测试和机器学习结合已经成为可能,大厂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多,请了科学家和天才少年,效果也很显著。
  2. 所谓智能化测试更多体现在智能识别理解和操作上,像人一样,目前主要依赖 OCR 和 NLP,吃遍三端。
  3. 测试左移和持续测试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,但是效率和效果还不够理想,大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测试效率,精准测试是下一个焦点话题。
  4. 大数据测试的挑战和需求日益凸显,因为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是,一切服务数据化,一切数据服务化。
  5. 纯粹通过加人来提高产品质量是不可能的,当然完全去 QA 也并不现实。
  6. 测试的门槛越来越高,测试人员的思维应该从保姆守门员转变为教练,让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习惯,为团队赋能。
  7. 所有能左移的都应该左移,比如测试,安全,验收条件等等,将质量内建,将安全内建。
  8. 所有能持续进行的都应该持续进行,比如集成,测试,部署,监控等等。

关于效能

  1. 当我们开始搞效能提升时,要再三思考起点是什么,没有大厂命就不要有大厂病。
  2. 效能提升的本质是解决问题,如果研发团队有痛点,就解决痛点,最痛的那个点。
  3. 可以从生产时间复盘开始,去发现效能改进的机会,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。
  4. 度量体系的确有一些方法,不过不能生搬硬套,没有哪个老师能回答黄金指标是什么,因为上下文不一样。
  5. 要站在研发团队的角度思考效能,朝正确的方向改进,开发人员的同理心很重要,不然效能团队会死的很惨。
  6. 度量指标要分维度,分场景,量身定做。
  7. 度量指标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可篡改,全自动抓取。
  8. 一切始于度量指标,但也要终于度量指标。如果改进目的已经达到,就不要揪着某个指标不放。
  9. 没有度量就没有改进,你度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。这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。但后面还有一句,你度量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按你期望的方式给你的,比如你期望降低 Bug 率,开发和测试就会商量好不开 Bug,你期望提高代码当量,开发就把循环拆开了写。
  10. 谁来做效能改进?谁最痛谁来做,所以一般效能团队都是从 QA 转过来的。
  11. 效能改进应该具有持续性,所以效能改进本身也需要不停的改进。
  12. 关于质量和效率,除了技术和工具,组织架构和文化建设一样重要,全局的优化要大于局部的优化,过程固然重要,但结果更重要。
  13. DevOps 进化的思路基本都是:标准化,自动化,可度量,平台化。
  14. 效能是什么?不仅仅是把事情做的多快,做的多好,而是先把事情做对。
  15. 复盘和反馈远比度量更重要,没有闭环的改进不叫改进。

Python 和 MongoDB 其实很配

管理者核心能力修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