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再见
Post

2019年,再见

又到年底了,是该收拾一下,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了。

这个时候,网上又开始流行各种跨年段子,什么看 20 本书变成买 20 本书,什么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变成去朋友圈看看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终究是别人的生活,不管是调侃还是现实,我们总是要对自己负责。

这一年,我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,铤而走险地换了一份工作,可谓感慨良多。

代码终究不是我的

大部分人都追求稳定,希望自己可以一条道走到黑。

今年我从测试岗位跳出来,内心无比纠结,因为我一直以为,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加上自己还不算笨的脑袋,在这个岗位上 5 年一定能成精。其实不然,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偶然性和必然性,想成就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全都契合在一起。你可以坚持下去,也许奇迹会发生,我选择跳出来,看看另外一种可能。

过去我非常热爱写代码,感觉我可以用代码去改变世界。现在我依然不否认这个观点,只是工作的原因,我今年写的代码较之往年,少之又少。可能写代码的时间少了,思考的时间就多了。

我们不得不承认,没有谁的代码会被永远维护或者供奉起来。也许明年就来了个家伙,说这段垃圾谁写了,老子要推掉重做,然后你的代码就删个精光。

技术人员很容易痴迷于“唯技术论”,觉得技术能搞定一切,特别是程序员这个物种。我曾经跟不懂技术的朋友争吵过,说你看身边什么东西不是代码和计算机造就的?且不说微信支付宝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就连你去上厕所的自动马桶后面都是一行行代码。

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,在 IT 行业混了十年甚至二十年,你眼睛不应该只有技术了。你应该知道,技术都是为业务服务的。除了业务,你应该还要知道产品,商业甚至管理,资本家为什么会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。

程序员在三十岁之后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代码,而是更多的思考。

说不见得比做容易

今年我也成了一个 PPT 玩家,笑。

PPT 玩家也是分段位的,青铜玩家会复制粘贴,白银玩家会套用模板,铂金玩家会归纳总结,钻石玩家会内容重构,星耀玩家会观点升华,王者玩家就人 P 合一。

玩笑归玩笑,PPT 是不容易做的,一是归纳难,二是表达难。

归纳难的问题在于输入的量是否足够,PPT 全程都是在输出观点,如果没有观点你的演讲就一文不值,纯粹是浪费观众时间。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,有时候做一个 PPT 要翻好几本书,写好几天 Demo,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是 OK 的。现在看来,做 PPT 或者演讲或者写博客都是一样的套路,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和总结能力。

image-20191224124720208

只有你把自己说服了,才敢上台去。

关于表达难,这是很多程序员乃至中国人的通病。在程序员的世界里有一句名言:

Talk is cheap, show me the code.

— Linus Torvalds

然而这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凑效,为什么呢?因为很多人还没学会表达就想秀代码,你问题都没说清楚,我何必看你代码。能说你才有机会秀。

在几个人面前说是一回事,在几十个人面前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表达除了练习之外我觉得更多需要的是信心,而信心并不能通过反复练习获得。信心的程度主要是你由观点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决定的。当你可以轻松去聊一个(技术)话题时,你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,必定是有无敌的脸皮。

读书不是为了打卡

所有人都知道,多读书是好的,那就多读一些吧。

其实不然,最近刚读完一本书,我觉得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,这本书叫《读懂一本书》。

读书不能看数量,也不能看速度,而是看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。读书的过程有可能是愉悦的,比如你在翻阅一本精彩的小说;也有可能是极其难熬的,比如你在看晦涩难懂的理论解说。

在读任何一本书前,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,为什么我要翻这本书呢?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还是为了身心愉悦,或者只是为了完成年度目标。读书是很苦的,如果真希望日后读书能给自己帮助,你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。今天看一本霸道总裁,明天看一本盗墓笔记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那么怎么读书呢?我们就要回到为什么上来。读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,如果当前没有明确的问题,是不是就不用读书了?不是这样的。在《读懂一本书》里说,书是解决问题的出口,读一本书也许只要几小时或者几天,但有可能是作者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经验,所以读书是稳赚不赔的买卖,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要读哪本书,这是很难的。

要不然呢?那就多读书吧。选书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指导方法,就是 TIPS 原则。

  • Tools: 工具类书籍,这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指导原则
  • Ideas:灵感类书籍,带来新的理念,发现。可以是小说,历史,漫画等等
  • Practicability: 实用性书籍,可以给生活或者工作带来改变,可以被应用
  • Scientificity: 科学类书籍,对事实的归纳和验证过程

以前我都是看豆瓣书单或者经朋友推荐看的书,当然不乏佳作,但是从没想过这些书读完的目的是什么,有点像在打卡。

选书完之后才是真正的读书。读书也不是从第一页一字不差看到最后一页就可以了,而是要去思考这本书给我带了什么,简单说就是做读书笔记,做阅读理解。

《读懂一本书》作者的要求更高,就是在读完一本书后能给别人再讲一遍,把思维导图用手画出来。能讲出来就意味理解或者消化了书中的观点,能讲多少就收获了多少。一旦真正去做这件事,这本书大概已经印在自己脑海里了。

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完一本书就完了,勤快一点的也许会拍个照发个朋友圈,生怕忘了让朋友们也帮忙见证一下。还有些人喜欢拿笔在书本上画上重点或者圈喜欢的句子,但其实这跟买书是一样的性质。买了不代表你就看了,画了也不代表你就记住了。

读书是苦的,如果真想让书为我所用,我们的脑子就不得不做一些不开心的事情。

闲下来才有创造力

今年明显比前两年忙了许多,今年的忙主要体现在非工作时间的支出上面。去年基本上还是可以保证在 8 点半出门,7 点前回家的。今年大概都是 8 点出门,8 点之后才到家,回家之后还有一半概率要开会占用半小时到一小时,能支配的非工作时间不会超过 4 小时。

在这 4 个小时里想一些新奇古怪的点子?难。我还要看书写字陪老婆呢。

当然,在地铁上会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支配。实际上我发现在地铁上我除了看小说听歌,不想干别的事情,在嘈杂的环境看技术或者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是不可能的,除非万不得已。

最近看到有一篇报道说,微软要实现实行一周三休了。且不说羡慕,这样的制度在 IT 这样费脑子的行业推行我还是很赞同的。当你一直在忙碌时,喘气的机会都没多少,谈什么改革谈什么创新,基本都是在救火或者随大流。

闲下来才会有创造力,怎么样才能闲下来呢?

一,找老板谈,你需要筹码。

二,在自己身上找突破口。

其实忙不是理所当然的,有时候忙只是战略上的懒惰。我们可以略微分析一下自己在工作的时间安排,看看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合理分配,最大效用。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时间管理四象限,多做重要非紧急的,避免做非重要非紧急的。

img

且不说工作之外的时间,先问问自己工作之内的时间是否做到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。正是因为今年忙了许多,我对时间管理又重视起来了,但是执行的还是不够好。

希望在明年自己真的能够闲下来,偶尔发发呆也是极好的。

身体是革命的本钱

很庆幸今年自己还是维持了不错的锻炼频率,虽然没长出肌肉,但是每周两到三次的有氧运动也足以让我呼吸畅快,身心愉悦。

我们都还没到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龄,但是 90 后再过几天也 30 而立了,岁月不饶人。钱这辈子是挣不完的,但能开心地把挣到的花完也不错啊,别在医院里花就好。

今年的体检数据还不错,过两天去四川吃火锅,看熊猫,庆祝一下。

在Mac上部署Jenkins

通过 Github Actions 自动发布 Hexo 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