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愿景是不是团队集体幻觉

愿景是不是团队集体幻觉

去年我接手一个新团队,第一天我问了个简单问题:”咱们的产品愿景是什么?”

然后我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即兴表演——七个人,七种答案,大家互相看着对方,希望对方先开口。那一刻我就知道,这团队不是多元化思维的典范,而是一艘没有航向的船。

没有愿景的团队有多惨?

好比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去high。我收拾了网球拍,小李带了登山杖和帐篷,老王装了一兜子赌场筹码,小美则拎着给姥姥的礼物…

“等等,我们到底去哪?” “我以为你知道呢?” “我跟着大伙儿走啊!”

好了,现在想象这就是你的产品团队的日常状态。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,但方向各不相同。UI设计师在打造奢华体验,后端工程师在优化性能,产品经理在追求功能全面,销售在承诺低价…没有共同愿景的团队就是一场精力充沛的混乱。

糟糕愿景的现场直播

我见过太多次这样的场景:

“嘿,能告诉我们团队的愿景是什么吗?” “呃…等下,我找找邮件…“(翻找手机15分钟) “找到了!是’通过创新技术提升用户体验’。” “哦,我以为是’成为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’呢。” “你们都错了,是’用科技改变生活’。”

这不是团队默契,这是集体迷茫。

糟糕的愿景有这些典型症状:

  • 没人记得具体内容,需要翻PPT才能说出来
  • 表述过于通用,换成竞品名字也毫无违和感
  • 团队成员提到愿景时的表情比吃了苦瓜还难看
  • 日常决策完全不参考愿景,它就像办公室墙上那幅没人看的装饰画
  • 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后依然无法理解公司到底要做什么

好愿景的魔力时刻

相反,我也见过被好愿景点燃的团队:

小王周五下午6点还在兴奋地调试原型,因为他迫不及待想看到”让老年人一键连接家人”的功能实现。

产品会议上争论不休时,有人说了句”但这不符合我们让用户省出一小时陪家人的核心愿景”,争论立刻停止,大家齐刷刷点头。

一个应聘者看完产品demo后说:”所以你们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做出专业水准的视频?这太酷了,我想加入。”他放弃了更高薪的offer。

这就是好愿景的威力——它能让团队在混乱中找到方向,在疲惫时重获能量,在诱惑前保持定力。

怎么做出团队爱到发疯的愿景?

别闭门造车,问问你的团队

我曾经犯过这个错误:深思熟虑写出”完美”愿景,发邮件给团队,然后…没有然后了,大家礼貌点赞,然后该干嘛干嘛。

后来我学乖了,先问团队: “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?不说场面话。” “三年后,什么成就会让你觉得时间花得值?” “如果我们的产品消失了,谁会真心难过?为什么?”

有次一个工程师说:”我就希望我妈妈能不再每周打三次电话问我同一个电脑问题。” boom!这句话成了我们做产品的灵感来源。

搞个愿景工作坊,但别照搬套路

“愿景工作坊”这个词听着就让人犯困,但非做不可的话,至少别这样:

  • 念15页PPT关于”愿景的重要性”
  • 用抽象词汇堆砌”我们要做最好的X”
  • 把竞品的愿景改几个词就用

我推荐这样做:

  • 每人画出(不是写)产品成功时的场景
  • 讲述你遇到的最让你感动的用户故事
  • 想象十年后的聚会,你会怎么向家人介绍你现在的工作

我最喜欢”涂鸦愿景”:让团队画出产品让用户实现的场景。有次一个内向的测试工程师画了他父亲不再需要排队取药的画面,这成了我们简化医疗流程产品的核心愿景。

具体到让人痒

我最讨厌的愿景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:

“用科技改变世界” (谁不是?) “成为行业领先者” (废话) “提供最佳用户体验” (有内容吗?)

这些愿景就像淋浴时想到的绝妙点子,等擦干身子就忘了。好愿景应该具体到让人心痒,比如:

“让非设计师在15分钟内创建专业水准的宣传页” “帮助中小商家在一天内从零建成可运营的网店” “让65岁以上老人可以一键视频连线家人,不需要子女教学”

测试方法:如果你能轻易把愿景换成其他行业词汇,它就太通用了。

情感才是燃料

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关注愿景的理性部分——功能、数据、增长。但真正让团队熬夜奋战的是情感连接。

我有个朋友的团队做教育产品,他们的愿景本来是”提供先进的自适应学习平台”。听着不错,但没人兴奋。

后来他们改成:”让每个偏远地区的孩子都能获得与城市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”,还配了真实学生的照片和故事。整个团队的工作热情瞬间不同了。

为什么?因为前者是卖平台,后者是改变生命。

愿景不是贴在墙上就完事了

那些把愿景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然后就完事的公司,最后往往会发现愿景变成了员工茶水间笑话的素材。

愿景应该像氧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刻意存在:

  • 我见过有团队把愿景做成桌面壁纸,每天都能看到
  • 有公司把实现愿景的客户故事做成周报首条
  • 有团队在每次站会开始前,随机请一个人用自己的话复述愿景
  • 还有团队给会议室取名都与愿景相关

最有创意的是一家做儿童教育产品的公司,他们的愿景是”让学习变成孩子们最期待的事”,于是他们每周五下午会邀请员工的孩子来办公室”测试”产品,顺便提醒大家他们到底在为谁工作。

最狠的愿景测试

想知道你的愿景够不够好?试试这招:

随机抓五个不同部门的同事,问他们三个问题:

  1. 我们团队的愿景是什么?
  2. 这对你的日常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?
  3. 你能画出我们实现愿景后的样子吗?

如果五个人给你五种不同的答案,问题不在他们,而在愿景本身。

我曾经在一家创业公司做过这个测试,结果惨不忍睹。后来我们花了两天重新梳理愿景,三个月后再测试,不仅回答一致了,而且能明显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和方向感不同了。

最后的碎碎念

做产品这些年,我越来越感觉愿景不是CEO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口号,而是团队共同的精神支柱。一个好愿景能让普通团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,而没有愿景,再牛的团队也会迷失方向。

有人说做产品要关注细节。没错,但如果没有指引方向的愿景,你可能把最好的细节用在了错误的地方。

最后送大家一个简单测试:如果你的愿景不能让至少一个团队成员两眼放光地说”这太酷了,我等不及要开始做了”,那就回去重新想想吧。因为激动人心的愿景,才是点燃团队的第一把火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